今天跟朋友在討論《過度努力》時,朋友說自己對「冒牌者效應」這個詞的感覺很複雜
他覺得自己的確有這個詞說的症狀,覺得自己沒有別人說的那樣好
但他要覺得會有這種感覺,就是「真的」沒那麼好
我想到我男友,也常常會有這種症狀
他大概一個月就會焦慮一次,會覺得自己一無所成
明明他就在做著他喜歡的工作,也在全職工作外,開了一家比全職工作還賺錢的公司
他焦慮的常見原因是「我們做好這app,只是運氣好」
我聽了直覺反應是「運氣好,有錯嗎?」
我們的確是運氣好,而且我相信一個事業的成敗,一定有他玄學的成分
把事業像考試一樣事後諸葛般分解成幾個必然的選擇題,是成功學的陷阱
很多時候我們知道失敗的產品,不一定比成功的產品差
但可能輸在時間點不對
與其說成功的人是精密的計算出正確的時機
我更願意相信更多是幸運
而這一點錯都沒有,因為他也是有了動作,才有機會